最新消息

2020-10-08 避免離岸風電海底電纜與管線「打結」,政策法規與工程技術需跟進

2020-10-13

隨著政策與時間推進,未來台灣將會有愈來愈多離岸風場落成,預計到了 2025 年將會新設超過 600 座離岸風機,然而每座風場動輒鋪設超過 200 公里長的海底電纜,海底纜線與既有的天然氣、油管線間可能衍生的競合問題及用海秩序如何管理,將是重要的課題。

 

台灣風能協會(TwnWEA)及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7 日在交通部集思會議中心舉辦離岸風場海纜議題研討會,針對政策法規與工程技術兩大面向,邀請歐洲及台灣官員及相關業者分享相關政策法規規劃,並聚集具有海底電纜及通訊纜線設置經驗的國內外企業進行實際案例分享。

台灣第一座大規模離岸風電於 2019 年正式落成,隨後因應 2025 年 5.5GW 目標、2026 到 2035 年 10GW 的規模擴增,這些風場都需要海底電纜將電力傳到陸上,只是要如何克服看似平靜實則危險的海向?

原先在國產化目標中,預期可以在 2025 年安裝超過 2,000 公里的海底電力網路,但隨後國內業者發現設置海底電纜開發風險高,海底電纜需要專用工廠、也要在港邊興建,選址與土地取得都是挑戰,業者皆無意願投資最後海底電纜項目遭國產化名單除名。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在研討會時指出,海纜議題上有兩層結構,一是工程的技術、施工規範問題,需要擬定標準規範與釐清權利義務,第二則是有沒有相關彌補規範,需要建立一個可遵循的規範。曾文生舉例,假定風電廠商因為天然氣施設與搶修,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迴避,屆時那些損失要單獨計算還是可以用合約延長來彌補,目前都有在討論,但還缺一個明確答案。

離岸風電的海纜呈東西向布設,會跨過中油南北向的天然氣管線,要如何提高天然氣管的安全防護、面對維修、搶修時的責任歸屬,這些都得考量權利義務關係,曾文生表示,升壓後的海底電纜,經過並與其他的纜線交錯後,有可能會影響通訊訊號與天然氣管或油管,因此技術上需要合理設計才能避免衝擊這些會用到電流等相關技術的安全與工程,讓他們能同時在一個範圍內和平共處。

資料來源:Energy Trend